“省级储备肉投放合肥市场的第一天,我们在上午九点钟左右到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看了一下,发现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批发商手中猪肉仍有积余;其次是周谷堆猪肉批发价比储备肉投放之前略有下降。”安徽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处长孙永彬昨天告诉记者。
保障猪肉供应和平抑肉价,储备猪肉投放市场后所达到的这两大功能,正可以满足普通百姓在春节前以相对公道的价格随时买到猪肉的心愿。不过,“储备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概念,至于为什么会有储备肉、储备肉如何进入市场、储备肉的品质是否有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普通消费者大多心中无“数”。新安晚报记者昨天通过走访负责省级储备肉制度执行的省商务厅以及省级储备肉供应企业,详细为您揭秘“储备肉”。
焦点一:政府为何要掏40元
孙永彬介绍,我国的储备肉制度大致分三个层级执行:国家级储备肉、省级储备肉以及市及市以下储备肉。
我省的省级储备肉制度从2004年开始启动,去年全年的储备量为2.5万头活体猪。市级储备肉制度目前仅有合肥、铜陵等市初步建立。国家在我省确立的储备肉供应企业超过10家,而我省确立的省级储备肉供应企业有38家。
省级储备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主要由财政部门与商务部门联手操作,其中,储备肉的资金来源由省财政拨付,省商务厅负责储备制度的具体运行事宜。动用储备肉时,省商务厅与财政厅需联手向省政府报告并经省政府批准。
虽然被冠以“储备肉”这一名称,但实际上日常储备的是活体猪而非猪肉。据承担储备任务的安徽长风农牧科技集团董事长甄长丰介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国的储备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以储备冷冻肉为主,但是,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储备肉不再受到市场欢迎。如今,我国的储备肉制度吸收了其它国家“储备于民” 的理念,由生猪供应企业承担储备任务,与政府部门签署储备合同,政府一旦需要需要投放储备肉,储备企业必须随时能调集政府所需的生猪数量,并且以低于市场上的生猪销售价卖给屠宰企业,由后者加工成猪肉投放市场。
当然,政府会因此而补贴生猪储备企业,具体的补贴方式是,由政府向每家储备企业确定一年的储备计划,然后,按照这一计划指标,以每头猪40元的标准向储备企业给予补贴,即便是在无需动用储备肉的情况下,政府也必须支付这笔补贴。
表面上看起来,政府有些“不划算”,但是,从稳定市场供应与价格水平的大局来看,政府掏这40元显然是必要的。
据了解,从去年二季度出现猪肉供应偏紧、肉价不断攀升情况以来,我省已经分别于去年9月与今年1月两次启动储备肉制度,而且省政府也曾在连续一个月内两次发文要求健全与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并明确要求储备肉要在市场供不应求、肉价过高时,投放市场,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焦点二:储备肉如何进入市场
从现行的储备肉制度运行流程来看,储备生猪为的是随时足量调集,是确保储备肉及时投放市场的“重中之重”。
因此,省商务部门在确定储备企业时,一个最主要的硬性指标,就是这些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生猪存栏量,同时,对这些企业的“基础母猪”数量以及资产负债状况都有硬性要求。
孙永彬处长告诉记者,向市场投放储备肉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市场供应,以此来达到稳定肉价的作用。因此,商务部门设计了一系列指标来确保储备生猪的及时足量供应。
据甄长丰介绍,根据与商务部门签署的储备合同,他今年必须分两批供应1.25万头储备猪,每批储备期限为3个月。即在3个月内,这家企业必须准备6250头储备猪供政府随时调集。
甄长丰告诉记者,从1月20日省政府决定向市场投入储备肉以来,政府从他的企业所调集的储备生猪已经超过350头。
揭秘“储备肉”:储备肉如何进入市场
时间:2008-01-23 01:00 来源: 农博网 文字选择:大 中 小
据了解,此次向市场投放的储备肉,商务部门的要求是,生猪储备企业必须以每公斤低于当地平均价1元钱的价格供应储备猪,猪肉批发价也保持每公斤低于当地市场平均价的1元的价格水平。同时,商务部门还专门指定了一部分销售储备肉的零售点,在这些零售点的猪肉零售价每公斤也低于市场同品质猪肉1元钱左右。
焦点三:储备肉品质如何保证
部分市民昨天致电本报称,政府在春节前投放储备肉以保障供应、平抑肉价,显然是件深得民心的好事,但是,会否出现相关企业利用“政府储备肉”这一颇具公信力的招牌销售品质不过关的猪肉?为此,本报记者昨天走访了位于合肥双凤工业区内的省级储备肉供应以及屠宰加工企业。
据了解,政府部门在与储备企业签署合同时,在合同中已经写明了确保储备肉品质的一系列要求。首先,储备的生猪在饲养环节上的饮用水、饲料以及饲养管理流程中,必须达到安全无公害的要求。以饮用水为例,据储备企业负责人士介绍,目前储备生猪的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为的就是避免猪肉铅与汞等重金属超标。
避免生猪加工屠宰环节中猪肉的“二次污染”,也是储备合同中的重要条款。昨天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储备肉加工企业的屠宰车间。在进入车间之前,必须换上企业专门准备的靴子,同时也必须趟过车间门口的消毒池,对靴子进行消毒。车间门口的墙上还贴了一张消毒程序的公示图,共有七道消毒程序。据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的屠宰工人必须遵守这一程序,违反一次至少给予20元的罚款。
而生猪被宰杀后,在进行猪肉加工过程中,也有“三不着地”的要求,即胴体不着地、内脏不着地、头尾不着地。车间内设有不同的检验检疫室,对宰杀后猪的内脏等不同部位进行检测。猪肉加工完毕后,立即被送往屠宰车间内的仓库中,然后由冷藏车运往各批发零售点。厢式冷藏车的车厢悬挂着几排挂钩,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为了达到“三不着地”的要求,避免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
据了解,政府部门与企业签署的储备合同同时写明,生猪储备以及储备肉加工企业必须随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这种监督一般包括政府部门随时登门进行明察以及对生猪饲养场地进行暗访等方式。因此,这一系列品质保障措施得到的执行,可以保证储备肉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肉”。
上一篇:新药缺乏局面逐渐改变 中国原创药宿命考 2008-01-23
下一篇:看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如何成功 四要素缺一不可 200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