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指导检验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标本的采集】
由受检者将采便用已蘸有甘油盐水的棉棒自行插入肛门内,轻轻转动,然后取出,插入带有编号的塑料试管中,交给检验科人员。
【检验程序】
采便→分离培养→挑选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结果报告。
【操作步骤】
1. 分离培养
用棉棒直接划线接种SS平板,36±1℃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伤寒及副伤寒沙门氏菌在SS平板上均呈无色半透明、光滑的中等菌落,菌落中心有黑心,但甲型副伤寒及部分伤寒沙门氏菌菌落无黑心。
平板上若有可疑菌落,挑选出来分别接种三糖铁斜面。将接种可疑菌的三糖铁斜面经36±1℃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反应情况。
2. 生化学试验
凡是三糖铁反应符合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特征者,作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KCN试验和赖氨酸脱酸酶试验。符合者做血清学试验。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三糖铁反应结果
菌株 |
底层 |
斜面 |
H2S |
产气 |
伤寒菌 |
产酸 |
无改变或产碱 |
+ |
- |
甲型副伤寒 |
产酸 |
无改变或产碱 |
- |
+ |
乙型副伤寒 |
产酸 |
无改变或产碱 |
+ |
+ |
丙型副伤寒 |
产酸 |
无改变或产碱 |
+ |
+ |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生化反应结果
菌株 |
靛基质 |
尿素酶 |
KCN |
赖氨酸 |
伤寒 |
- |
- |
- |
+ |
甲型副伤寒 |
- |
- |
- |
- |
乙型副伤寒 |
- |
- |
- |
+ |
丙型副伤寒 |
- |
- |
- |
+ |
3. 血清学试验
① 抗原准备
取三糖铁斜面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② O抗原的鉴定
按下列顺序进行:
A-F————→0-2————→0-4————→0-7————→0-9
多价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血清
∣ ↓ ↓ ↓ ↓
-∣ A群 B群 C群 G群
↓ -
Vi————→菌悬液———————→0—9——→0—7血清
血清 100℃水浴20分钟 血清 +∣
+↓ ↓
可能为伤寒菌 可能为丙型副伤寒
③ H抗原的鉴定
根据O抗原出现的凝集情况,选用相应的H因子血清、检查第1相与第2相H抗原,如果第2相抗原不凝集,可用位相变异试验检查。
位相变异试验方法可采用简易平板法:将0.5-0.7%半固体琼脂平板烘干表面水份,取因子血清1环,滴在平板表面,待血清吸收到琼脂内,便在血清部位的中央点种待检菌株,培养后,在形成蔓延生长的菌苔边缘取菌检查。
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抗原构造
群别 |
菌株 |
O抗原 |
H抗原 |
第1相 |
第2相 |
A |
甲型副伤寒 |
1、2、12 |
a |
[1、5] |
B |
乙型副伤寒 |
1、4、[5]、12 |
b |
1、2 |
C |
丙型副伤寒 |
6、7、[Vi] |
c |
1、5 |
D |
伤寒菌 |
9、12、Vi |
d |
— |
注:[ ]有的菌株有此抗原
4. 菌型的判定和结果报告
综合以上生化学试验和血清学分型鉴定的结果,判定菌型,报告结果。
【质量控制要求】
1 增菌及分离必须保证一个一支增菌管,一块平板,禁止多人一管,多人一块平板。
2.. 分离平板时平板一半以上应有孤立菌落,以供挑选。
上一篇:浅议水针剂配药、灭菌生产工艺设计(2)
下一篇:志贺氏菌属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