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与染色
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形态细长,稍有弯曲,两端呈圆形,长约1—4um,宽约0.4um,散在,有时呈索状或短链状排列,有时可见分枝状。在陈旧培养物中或在抗结核药物作用下可出现球状、颗粒状等多形性。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在结核性脓肿和痰等标本中,有时可见非抗酸性革兰阳性颗粒,过去称莫赫颗粒。该颗粒在体内或细胞培养物中能返回为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故称为L型。在溶菌酶、青霉素和某些抗结核药物的作用下,均可导致其变为L型呈丝状或颗粒状。
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阳性,但不易着色。经苯胺染料着色后,能抵抗酸和盐酸乙醇脱色,此种特性称为抗酸性。齐尼染色法为最常用的一种抗酸染色方法,经此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而标本中其他细菌、细胞、杂质等均呈蓝色。
(二)培养特性
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初次培养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血清、蛋黄、甘油、马铃薯、天门冬素(属氨基酸类物质)、无机盐类 以及孔雀绿等。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便于分离和长期培养。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最适pH6.5—6.8,温度37—37.5℃。因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繁殖缓慢,一般繁殖一代需18h左右,接种后培养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乳酪色或米黄色、干燥、表面粗糙呈颗粒状、结节或菜花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若在液体培养基内加入水溶性脂肪酸,如吐温-80,可降低结核分枝杆菌表面的疏水性,细菌呈均匀分散生长,有利于做药物敏感试验等。
(三)生化反应
不发酵糖类,中性红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耐热触酶试验为阴性。人型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人型能合成烟酸,还原硝酸盐,而牛型则否。另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触酶试验、耐热触酶试验均为阳性。
(四)抵抗力
因细胞壁含大量类脂质,尤其是蜡样物质,具有疏水性,所以结核分枝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一般致病菌强。在干燥痰中能存活半年以上,附着于灰尘,飘浮在空气中可保持传染性8—10d,在-6∽8能存活45年;在6%H2SO4或3%HCL、4%NaOH溶液中30min内其活力可以不受影响,故常用酸碱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标本,以此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该菌对1:13000孔雀绿和1:75000甲紫有抵抗力,故在培养基中加入上述染料可抑制杂菌生长。但湿热(62—63℃、15min)、紫外线(日光照射2—7h)、乙醇(75%乙醇2min)可将该菌杀死,故结核病人的衣物,寝具等应常在日光下消毒。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结核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易出现耐药性。
(五)变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在环境变化或药物作用时容易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及耐药性等变异。
卡介苗就是毒力变异株。是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 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 的减毒活菌株,现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
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等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已确定耐药与相关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如利福平的耐药基因为RNA聚合酶p亚单位基因(rPO基因);异烟肼的耐药基因为过氧化氢酶一过氧化物酶基因和靶蛋白基因。研究认为,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是各相应基因突变后积累造成的。
上一篇:结核分枝杆菌
下一篇: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